9/10/2004

健康小百科 溫度變化也會引發蕁麻疹

【中時電子報 】 王綺嫻(恩主公醫院皮膚科主任)有些病人身上常常有紅紅的、一包一包像蚊子咬的突起物,如果抓一抓還會變成一條條的線狀突起,或是變成形狀不規則的大塊突起,沒多久就消掉了,這種情形可能就是蕁麻疹。

蕁麻疹起因於過敏引發真皮水腫,進而產生隆起的紅色疹塊,其病程短暫,有時會反覆再發,病灶特徵為24小時內會消褪,然後會在其他位置再度出現。發生的位置包括全身的皮膚,甚至呼吸道的黏膜;若影響範圍深及皮下,則稱作血管性水腫,病程若持續超過6周,則稱作慢性蕁麻疹。此外,還有遺傳性血管腫及蕁麻疹性血管炎都是蕁麻疹的一種。

根據美國的統計,約有23%的人曾有蕁麻疹的問題,原因包括:藥物或食物的過敏、對外在接觸物品的過敏反應、溫度急遽變化時,引發副交感神經分泌乙醯膽素而導致真皮水腫、身體慢性疾病引發的過敏反應,包括B型肝炎(新聞、網站)、C型肝炎、幽門桿菌相關的胃潰瘍、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等疾病。雖然已知其引發原因,但是仍有高達60%~75%的慢性蕁麻疹病人,是屬於病因不明的慢性蕁麻疹。

由於蕁麻疹會造成大範圍的皮膚病灶,因此容易使病患的外觀受到影響,此外極度不適的癢或微微刺痛的感覺,都會使病患感到痛苦不舒服。

急性發作的蕁麻疹患者,建議先仔細回想發病前二周至一個月,是否曾服用新的藥物,包括中藥及西藥,或是否曾接觸易引起過敏反應的化學物質或染髮劑。若發作時間長達六週以上的慢性蕁麻疹患者,則應紀錄發作的時間與頻率。

若是因為溫度變化而發作,如打完籃球後進到冷氣房就引發的蕁麻疹,則為副交感神經性蕁麻疹,或是有上述相關的慢性疾病,患者除了要治療蕁麻疹外,還要治療本身的慢性疾病,就算都找不到引發的原因,病因不明性的蕁麻疹還是有治療的方法。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

<< Home